整个流程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:前处理段、油炸段、后段处理与包装。
整个流程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:前处理段、油炸段、后段处理与包装。
第一阶段:前处理段 - 原料准备与成型
此阶段的目的是将原料鸡肉处理成统一规格、均匀裹粉的生鸡米花半成品。
1. 原料接收与解冻
原料:主要使用去皮去骨的鸡胸肉或鸡腿肉,通常以冷冻大块或冻品碎肉(Trimmed Meat)形式进货。
解冻:冷冻原料通过流水解冻机或低温空气解冻间进行解冻,确保解冻均匀,中心温度控制在0-4℃,以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2. 切丁/绞制
切丁:解冻后的整块鸡肉通过切丁机被切成大小均匀的立方体(例如1.5cm x 1.5cm)。这是保证成品形态规整的关键。
绞制(可选):对于使用碎肉的配方,会使用绞肉机将肉绞碎,再通过下一步的成型机制成特定形状。
3. 腌制
真空滚揉腌制:切好的鸡丁被送入真空滚揉机。同时加入腌制料(盐、糖、磷酸盐、香辛料、味精、酱油粉等)、冰水/冰块(控制温度)和保水剂(如大豆蛋白、淀粉)。
原理:在真空环境下滚揉,使腌料迅速、均匀地渗透到鸡肉内部,同时提取肉中的盐溶性蛋白,使肉块之间更容易粘合,并大大提高产品的保水性和嫩度。此过程严格控制温度(通常<7℃)和时间(约30-60分钟)。
4. 裹粉与裹浆
这是形成鸡米花独特外皮(脆皮)的核心环节,通常采用连续式裹粉机完成。
上浆 :腌制好的鸡块首先通过面浆池,均匀裹上一层粘稠的面浆(主要成分:小麦粉、淀粉、调味料、水)。面浆的作用是作为粘合剂。
裹粉 :裹浆后的鸡块立即进入撒粉区,均匀沾上一层面包糠或预炸粉(主要成分:小麦粉、淀粉、调味料、色素)。
轻压:通过网状输送带或轻柔的压辊,使外裹粉牢固地附着在鸡块上,并抖掉多余的粉。
特殊工艺:为了获得鳞片状(Flaky)的立体脆皮,可能会采用特殊设备(如水雾装置)并进行多次裹浆和裹粉。
第二阶段:油炸段 - 熟制与定型
此阶段通过油炸使鸡米花定型、熟化,并产生特有的油炸风味和金黄色泽。
1. 油炸
设备:连续式油炸机。这是一个长长的油槽,内部有输送网带,自动将鸡米花从一端送入,另一端送出。
油温控制:油温通常分为几个温区(如170℃-190℃),精确的温控系统确保油炸稳定。油炸时间通过输送带速度控制(通常2-4分钟)。
目的:
使外裹粉瞬间糊化、定型,形成酥脆外壳。
使内部鸡肉蛋白质变性,达到熟制和安全食用的中心温度(通常>74℃)。
发生美拉德反应,产生诱人的金黄色和油炸香气。
油过滤:生产线配备连续式除渣和油过滤系统,不断去除油中的食物残渣,延长油的使用寿命,保证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。
第三阶段:后段处理与包装
此阶段对油炸后的产品进行快速降温、筛选并包装,以延长保质期。
1. 沥油与预冷却
炸好的鸡米花从油炸机出来后,会进入沥油输送带,让多余的油滴落。
随后可能通过风冷隧道,用冷风迅速降低产品表面温度,防止余温导致产品品质下降(如变软)。
2. 速冻
关键工序:产品通过单体快速冻结机 (Individual Quick Freezing, IQF),通常在-30℃至-40℃的强冷空气中快速冻结。
目的:快速冻结能最大程度保留产品的口感、风味和汁水,防止冰晶刺破细胞壁。同时,IQF使每个鸡米花都是独立冻结的,不会粘连在一起,方便后续包装和消费。
3. 金属探测与检重
冻结后的产品必须通过金属探测机,检测并剔除可能混入的金属异物,这是食品安全的强制要求。
检重秤自动称量每一份产品的重量,确保净含量符合标准,并反馈控制给包装机。
4. 包装
合格的鸡米花通过自动包装机进行称重、充填入袋(通常为塑料包装袋)、抽真空或充入氮气(以延缓氧化、防止压碎),然后封口。
包装好的袋装产品再自动装箱、码垛,送入-18℃的冷库储存和发货。
核心设备清单
前处理:解冻机、切丁机/绞肉机、真空滚揉机、连续式上浆裹粉机。
油炸段:连续式油炸机(带自动加热、温控和过滤系统)。
后段:沥油线、速冻机(IQF)、金属探测仪、自动称重包装机、自动装箱机。
辅助:制冷系统、CIP清洗系统(在线清洗)、环境控制系统。
四、质量控制关键点
1. 原料验收:肉类供应商资质和检验报告。
2. 解冻与腌制温度:严格控制在4℃以下,防止微生物超标。
3. 油炸参数:油温、时间必须精确控制,确保产品完全熟化(中心温度≥74℃)并色泽一致。
4. 油品管理:定期检测油的酸价和极性组分,及时过滤和更换新油。
5. 金属异物检测:每包产品必须通过金属探测仪。
6. 速冻效率:确保产品在最短时间内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,保证品质。
7. 冷链完整性:全程保持-18℃以下低温运输和储存。
这个流程体现了现代食品工业如何通过机械自动化、工艺标准化和严格的品控,大规模生产出安全、稳定、美味的鸡米花产品。